首页 > 生活 > 信息 > 发布2017国庆节全国各地天气预报:16省份降雨影响多地气温下降

发布2017国庆节全国各地天气预报:16省份降雨影响多地气温下降

2017-09-29 10:23:00 来源:西电网

2017国庆全国天气预报:16省份降雨明显 气温下降。近日,受冷空气和阴雨天气影响,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温,北方多地的最低气温创下半年来新低,江南一带的气温也纷纷“跳水”。

据预测,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国庆期间我国西北东南部、黄淮西部、西南东部、江淮、江南西北部、华南西部和南部、东北部分地区及湖北、新疆天山地区西部累积降水量将有30-50毫米,其中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湖北中西部、湖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70-120毫米。

受降雨影响,嘉陵江、汉江上游、淮河及华南沿海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陕西、四川、重庆、江苏、广东等地部分中小河流可能超警。

本次降雨过程正值国庆假期,出行人员多,且上述大部地区近期刚刚发生一轮较强降雨,江河湖库水位普遍较高,土壤饱和易于产流,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防总日前召开会商会进行安排部署,向陕西、四川、重庆等16个受降雨影响的省(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太湖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国庆节期间降雨防御工作,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报和应急值守,滚动会商分析,适时派出工作组,强化监督指导;切实做好连续阴雨天气情况下中小河流洪水防御和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充分发挥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作用,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加强旅游景区防汛工作,及时转移危险地区人员,确保不留空白、不落一人;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强化中小水库巡查防守和险情抢护,确保防洪安全。

南方降温来去匆匆 北方新一股冷空气接踵而至

昨天,渗透南下的冷空气让中东部气温明显下降,也给了南方的“秋老虎”当头一棒。监测显示,北方多地的早晨的最低气温刷新了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而贵州东部、湖南中部、江西中北部、浙江中南部等地最高气温降幅普遍达到8-12℃,降温非常剧烈,伴随着雨水,体感一下子从闷热转为湿冷。

导读:2017国庆全国天气预报:16省份降雨明显 气温下降(二),不过,冷空气的影响十分短暂,今天起,副高再度加强,江南地区的回温将非常迅速,国庆节前,江南将再度恢复炎热状态,像长沙、南昌10月1日都可能有高温再度冒头,尤其是长沙,自有气象记录以来还从未在10月出现过高温,今年可能将迎来最晚高温。受冷空气影响,28日,

不过,冷空气的影响十分短暂,今天起,副高再度加强,江南地区的回温将非常迅速,国庆节前,江南将再度恢复炎热状态,像长沙、南昌10月1日都可能有高温再度冒头,尤其是长沙,自有气象记录以来还从未在10月出现过高温,今年可能将迎来最晚高温。

受冷空气影响,28日,吉林松原等地出现霜冻。

而对于北方来说,又一股冷空气将接踵而至。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起至10月2日,新一股冷空气的到来将给北方带来明显降温和大风天气。新疆北部、甘肃北部、华北、东北地区大部等地的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将下降4~8℃,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不少地区伴有4~6级偏北风。由于冷空气是逐渐东移南下的,降温将首先出现在西北地区,华北一带的气温则将在冷空气到来前有所回升,享受3天左右的温暖,10月2日气温才会明显下降。

气象专家提醒,秋分节气已过,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气温起伏多变,公众需多加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添衣保暖,避免因季节转换引起的伤风感冒。

今天,华西一带的降水将继续减弱,但南方地区仍有一些雨水,范围虽大,强度却不强。中央气象台预计,西藏东南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重庆大部、湖北中南部以及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岛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雨,局地有大雨(25~40毫米)。

短暂的减弱过后,明天起至10月2日,四川盆地东部到江淮等地的又将迎来一次较强降水过程。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东南部、黄淮南部、江汉、江淮等地将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过程累积雨量大约40-80毫米,局地100-140毫米。

明天,四川盆地东北部到江淮、黄淮等地的雨势较强,中央气象台预计,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山东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浙江北部和东部沿海以及云南南部、两广南部沿海、海南岛西部等地有中雨或大雨,其中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陕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10毫米)。

国庆节南方天气国庆节已过秋分,国庆节前后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国庆节北方天气。

由于预报时间过长,下面小编为你提供15年国庆天气做为参考。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0月上旬,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低1-2℃,江淮、江南东部部分地区也将偏低1-2℃;我国南方其他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南等地累积降雨量有20-50毫米,部分地区60-80毫米;此外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黄淮东部降雨量有5-15毫米;主要天气过程出现在10月3日和8日前后。

国庆节南方天气

国庆节已过秋分,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国庆节前后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因此还要小心秋雨来袭。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国庆节北方天气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在东北地球,国庆节已经明显转凉,因此国庆节需要注意保温,外出游玩不要着凉。

而在西北高原北部,国庆节前后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国庆节的天气一般是多少度

国庆是每年的10月1日,在此前后的节气分别是秋分和寒露。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两个节气来分析一下国庆节的温度。

许多人都关心国庆节热不热,而秋分则意味着南方也开始入秋,至此全国天气都已经正式进入了秋季。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因此此时全国各地通常气温在30°以下,一般在25°左右,因此气候较为舒适。

另外根据小编的经验,国庆节往往能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不过大家如果有出行的计划,最好根据当地当天的天气情况判断噢,一切以实际为准。

2017年国庆节天气还热吗

不热了。

2017年国庆节期间最后一天,10月8日已经是寒露了。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2017年国庆节气温

平均气温:25度左右。

国庆节期间全国天气基本都已经正式进入了秋季,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因此此时全国各地通常气温在30°以下,一般在25°左右,因此气候较为舒适。

2017年国庆节天气预报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0月上旬,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低1-2℃,江淮、江南东部部分地区也将偏低1-2℃;我国南方其他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南等地累积降雨量有20-50毫米,部分地区60-80毫米;此外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黄淮东部降雨量有5-15毫米;主要天气过程出现在10月3日和8日前后。

天气转凉养生注意事项

1、清晨要喝一碗粥。夏秋季节交替常常也是人体脾胃功能弱化的时候,与之对应的是天气转凉,拉肚子的人们会逐渐增多,另外,夏季冷饮也是人们必备的降温食物,可是到了秋季人体肠胃就会变得异常脆弱。每天早晨喝一碗粥,可以有效去除人体内部寒气,避免感冒。

2、酸味食物除秋燥。秋季养生,食物是最重要的。莲藕,山药,百合粥,梨都是不错的选择,多吃以上食物可以有效摆脱秋天的干燥。夏季我们经常大鱼大肉,胡吃海喝,然而,秋季应以清淡食物为主。

3、早睡早起能养肺。夏季,人们习惯夜生活,经常会到很晚才睡觉,但是秋天人们会很容易感动困乏,所以要改正以前的生活习惯,增加夜里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可以有效满足“秋养肺”的标准。

4、后背双脚得护好。 秋季温度变化无常,特别是对于老人和孩子等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一定要及时添衣保暖,防止旧病复发,其中,肚脐、后背和双脚是三个重要的部位,一定要注意防护。

5、按摩人中防便秘。秋季天干物燥的时节,极易引发季节性便秘,养生专家认为,中医按摩法是一个有效防范途径,身体仰卧,将两掌心搓热,两手叠放在右下腹,按顺时针方向按摩30圈左右。

6、吞咽唾沫挡秋凉。秋季的特点就是“凉爽”和“干燥”,其中“吐纳健身法”是不错的选择,叩齿30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意送至丹田,缓缓做腹式深呼吸,有利于帮助人体抵御寒气。

7、多“喝”秋风更健康。秋天的风是最干净的,我们可以行走在公园,尽情享受秋季的凉爽,为冬季保健打下了基础。

单品搭配 技巧搭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撤稿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