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小说,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将房思琪的悲惨遭遇公之于众。书中,13 岁的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长期性侵,这段经历如同一把利刃,不仅刺痛了房思琪的人生,更划开了社会的一道黑暗伤口。令人痛心的是,这并非虚构,而是作者林奕含根据自身真实经历改编,林奕含最终也因不堪痛苦,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徒留这震撼人心的文字,让后人去反思。
李国华,本应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却披着为人师表的外衣,行着禽兽不如的勾当。他利用房思琪对文学的热爱与信任,以补课之名,将罪恶之手伸向了无辜少女。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房思琪遭受了身心的双重折磨,她的灵魂被扭曲,人生被彻底摧毁。这一事件,无疑是对师德的极度亵渎,是对人性底线的疯狂践踏。
这一事件背后,是沉重的社会现实。在传统观念里,性是隐秘且羞耻的话题。当房思琪试图向母亲隐晦提及性教育时,母亲那句 “性教育是留给那些需要性的人”,如同冰冷的一盆水,浇灭了她求救的希望。当她小心翼翼地说学校有女生和老师恋爱,母亲又斥责女生 “这么小,就这么贱”。如此种种,让房思琪在遭受侵害后,将痛苦深埋心底,因为她害怕遭受社会异样的眼光,害怕被指责、被唾弃。在社会的认知里,受害者往往被污名化,仿佛她们才是过错方,这种畸形的观念,无疑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也成为许多罪恶得以隐藏的帮凶。
房思琪的高自尊,同样成为她无法挣脱痛苦的枷锁。她曾在作文中写道对诚实的理解,可当面对李国华第一次丑陋、肮脏的猥亵时,她崇拜的文学、美好的幻想瞬间破碎。她觉得自己无比肮脏,自尊不允许她将此事说出口。她试图把李国华的强暴理解为一种爱,以此来麻痹自己,在畸形的 “爱” 中苦苦挣扎。然而,这种自我催眠并未换来解脱,反而让李国华变本加厉,她的世界愈发黑暗。
房思琪事件绝非个例,它是社会之殇。在现实生活中,或许还有许多 “房思琪” 在黑暗中默默哭泣,求助无门。要避免此类悲剧重演,社会需要深刻反思并做出改变。首先,性教育必须得到重视,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懂得保护自己,也明白尊重他人。其次,整个社会应摒弃对受害者的偏见,当此类事件发生时,给予受害者的应是理解、支持与帮助,而非指责。法律也应持续完善,加大对性侵等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让罪恶不敢轻易滋生。
房思琪事件如警钟长鸣,提醒着我们,要时刻关注那些隐藏在黑暗角落的罪恶,用正义之光驱散阴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不再重蹈房思琪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