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潮流 > 【卓玛香道】再多的双11,也剁不掉焦虑

【卓玛香道】再多的双11,也剁不掉焦虑

2018-11-09 12:09:00 来源:品牌

【卓玛】

「至和香修」创始人,当代香意美学先行奠基者,雅育香学院院长,著名香学导师、香养师、制香师。在国内率先提出以香修养「礼敬静 善和寂」精神,建立「香意美学」、「三识鉴香法」、「至和香席」、「行香十二式」等理论技艺入手香物,并梳理践修「觉香」以鼻根之法领悟香道。整理出适合当代人习香、用香、制香的教学方法与学习之次第途径。长年致力于推行「至和香修」引领女性以香为养,切入情志提升生命内在品质,改善精神生活负荷。

你焦虑吗?

是的!我就是焦虑本人!

网上有一张图流传甚广:

说的是中年人的生存状态:前有狼,后有虎。得出的结论是:人到中年,每个人都像在渡劫。

今年10月《人物》期刊做了一次焦虑征集,1000位应征者中,有341人受着工作的困扰,其次是房子,占比达到8%,还有7%的人为另一半焦虑。

此外,带娃、自己的健康、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与他人的对比也是焦虑的主要原因。焦虑来自父母、来自朋友、来自同事、来自孩子,更来自别人家的孩子。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人的生活远比旧时代过得好:物质丰盛,科技发达,行动半径增加,男女地位趋向平等,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选择职业,选择爱人,选择结婚或不结婚……可是生命的痛苦,为什么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买买买”让我好快乐,

然后呢?

无论在职场、婚恋、亲子,还是个人成长当中,现代人好像无时不刻在被焦虑与痛苦包围,而应对这些的方法也层出不穷,各种治愈系中,“买买买”成为最受追捧的手段。

自媒体教主咪蒙写过一篇文章《买买买,上帝送给女人的止痛药》。其中例举了买买买带来的“神奇疗效”:

“买买买,绝对是上帝给女人的止痛药。胜过麻醉剂、胜过海洛因、胜过甜言蜜语、胜过性交、胜过高潮、胜过草莓蛋糕、胜过流星花园、胜过烟花、胜过星星、胜过自由、胜过生命……”

这些言论与其说为生命的伤痛敷药,不如说在为商家的促销助威。每个人都有体会,“买买买”带来的快乐,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疯狂消费过后,面对一堆并不那么需要的物品,和超出能力范围的信用卡还款金额,痛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本加利。

除了“买买买”,还有不少人用“吃吃吃”、沉浸网剧、看综艺节目等行为转移注意力,这些缓解疼痛的麻醉剂,绕开了疼痛的根源,一旦麻醉剂失效,疼痛很快会再次浮出水面。

如果生命有疼痛,

一定是生命本身存在问题

心灵作家张德芬曾经说过:“说句让你不高兴的话,痛苦都是自找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别人不会像你这么痛苦,而且会用和你截然不同的方式去处理、应对,那结局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香师卓玛认为,如果生命有疼痛,一定是生命本身存在问题。期望从痛苦与焦虑中解脱,正视生命本身是绕不开的。如果自心的智慧没有升起,内在的欲求得不到满足,会加倍寄托在外在的追求上。外在的追求越多,心越纷乱不清,摆脱痛苦与焦虑?不,是身陷漩涡。

在新书《觉香》中卓玛谈到:借由“香之行”而达“身之行”。香者日常的行香、品香、制香,既是香学的学习训练方法,也是香修借香养心、改善心态的门径。

在卓玛香道的训练体系中,品香用香,浅可强身益寿、深可修身养性。通过用香颐养身体,以习香改变思维模式、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内心负荷与阴霾,令身心回归安乐自由的状态成为可能。

遗憾的是,不少人对用香存在误区。

用香误区1

香是用来拜神的

没错,香最初的使用与祭祀神明礼敬天地密不可分,后来燃香逐渐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仪式。祭拜、宗教法事、辟邪净化空间或打坐参禅,香作为礼教都贯穿其中。

此类香称为宗教祭祀类香,也可称为礼用香,只是香的一种类别。从用途上来说,香的品类除了礼用香,还有日用香(如驱蚊香、香囊、香枕、妆品用香等)、食用香(如八角、茴香、花椒、咖喱等)、养用香(如香灸、睡眠香、四季养生香等),以及文人香(借助香气写景状物、抒情表意)。

可见香远远不只是用来拜神的,日常生活中香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尤其有效地运用于养生和提升心灵。

用香误区2

用香只是点个火的事

我们谈到用香,常会谈习香,品香。习,学习,练习的意思;品,体会,品味的意思。很多人觉得,用香只是点个火让它烧起来,闻一闻就好了,这还用学习?

确实,除了不用燃点的香,如香囊、香饰、香片、香丸、香膏等等,其它的香好像只是点个火,闻一闻。殊不知,文人香如何解析人文内涵、宗教香如何如理如法,什么季节、什么身体状态、什么情绪、什么情境下,用什么香是一门大学问。

整体来说,用香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 另外用香制香的知识技艺只是香道的外呈部分,其真正对内在心性部分的颐养则需要一定的方法和心法。

先说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身体和心理状态不同,同一种香对别人适用,对自己未必适用。体质阴虚、阳虚,胃寒、胃暖,消沉、狂躁等不同的身心条件,对香气的反应会不相同。

比如同样是失眠,如果是因压力过大、担心恐惧心理造成的失眠,应用富有“安全保护感”、“放松舒解感”的香品才能助眠,而非直接催眠。如果看到有摧眠功效的香品,就认为适合自己,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其次是因时而异。

香师卓玛常常举沉香的例子,因为沉香是个好东西,民间有“一寸沉香一寸金”的说法,因其名贵,气味好闻,而受到追捧。但沉香是收降的,适合秋冬收敛季节使用。

到了春季,是生发、生萌的季节,如果大量使用沉香,会让身体生发力不够。一味贪恋它的香味,长期焚烧,超过合理用量也会对身心造成不适。同样,一款消暑清逸的和香,放在冬天来用,肯定也是不恰的。

再说因境而异。

这个境可以理解为身心状况,也可以理解为当下所处的环境、因缘,还有成长经历、文化素养,以及思想境界。

气侯的温度湿度,品香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品香者对香气的感受发生变化。而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也会决定一个人对气味的感受能力和气味偏好喜恶。

比如一款空灵清净的和香,具备佛学审美的人会依据香气助缘,观照内心,放下执着,体会到平静、宽广、超脱的意境。而骄傲好胜、欲望强烈的人闻着,则会觉得寡淡无奇。

实质上气味的感知力和喜好,与嗅觉的灵敏与否关系并不大,对气味感知更大的差异化原因在于品香者在品香当下的心理状态,这个心理状态会受到外在时、境、因缘影响,由自身的起心动念决定。

可见用香绝不单单是点个火闻一闻这么简单,唯有依靠自己的身心需求,多款香品配合变换使用,寻其重点,方可清晰鉴品到适合自己的那款香。

最后说说因心而异。

“开窍、行气、清洁、滋补”以及“情绪导引”是香品养生作用身心的根本。合理运用香品从解决身体健康切入心理健康,同时运用心理调节的香修心法从心理切入身体健康,是香修体系的双向作用。

然而从情绪层面看,每个人在生活中遭遇到焦虑烦恼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如何根据自身问题、个体情况有效地运用香来修身养性,这需要对香修的心法以及方法按照次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学习践修,对认识自心有方法上的掌握,才能真正地对自我心性深入觉察,才能真正地实现情绪管理,从根本上改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

用香误区3

绕开情绪谈养生

中国人自古有“养生先养心”之说,心情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绕开情绪谈养生,如隔靴搔痒,不达根本。

《黄帝内经》中提到:“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此外,吃力、紧张多半引发肠胃疾病,常感到不如意、好强的人爱偏头痛,优柔寡断、缺乏自信通常是糖尿病人的情绪标签。可见,当身体出现问题,往往是由不良情绪导致的。

不过,气味对于心理的调节,并非单一按药理推论而得,不是单靠香料的物理性安抚令情绪舒缓平静。通过香气平和情致、安抚情绪,需要在香事之中“借香为修”长养内心。因为香事的每个环节无不是心的行为显现。

从组方、备料、制香、行香到品香,事香过程的每一举动都透析着香者的内心状态。其中“品香”环节最为宁静,心理反映更为直观和更易被觉察。

卓玛在《觉香》中谈到,至和香修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事香用香过程进行身心的调和,尤其对自心的调服,比如通过香席行香“简单的动作重复做”,反复的操作来消磨香者的焦躁和纷乱心态,提升稳定持续的安静心。从规范香者在香席间燃香、熏香的动作流程和仪轨,一方面规范香者的技艺标准,另一方面调服我们的傲慢心培养谦逊的人格修养。

将心安置于香事之间,与器物对话,与香料和合相通,最终使自身情绪稳定,心念不烦杂,与自己的身心融合,方可养成“静慧品质”。

由此可见,所谓“觉香”,卓玛将其定义为:借香觉心,觉察,觉知,觉醒。

在卓玛的“三识鉴香法”中,品香乃品自心,回归呼吸本质,回归内心本自具足之智慧。令自己内心笃定,中心定则外物清,生命便可由此展开智慧,减少自心烦恼改善生命负荷,少迷惑而见清晰,自心清明,顿见自性。故曰:“品香者,品其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

卓玛的品香法在国内率先把香的技艺深化到了道用的层次,品香从简单的品味道上升到了知自性的高度去学习。生命只有在了知自性和自心之下才能通达至智慧的自由,香道也才能不玩物丧志地去完成其提升精神和优化人格的本质作用。

愿你不必借助“买买买”和“吃吃吃”治愈心灵,转而回归内心,通过觉香来觉心,觉察 ,觉知,觉醒,从而提升生命品质。

单品搭配 技巧搭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撤稿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