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滚动 > 5.12汶川大地震九周年祭 航拍汶川地震遗址【视频】

5.12汶川大地震九周年祭 航拍汶川地震遗址【视频】

2017-05-12 13:59:00 来源:中青网综合

今天是2017年5月12日,距离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九周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个无法被忘记的时间;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九年时间过去了,汶川地震废墟上已建成一排排崭新坚固的楼房,曾经的地震遗迹也已渐渐被青草树木覆盖。山川抚平伤痕,记忆却深入骨髓,这场灾难给无数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汶川地震九周年祭,我们体验了生命的脆弱,更有着不能忘却的伤痛和感动。九周年后的今天,汶川和周边严重地震区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汶川地震遗址的航拍视频。

汶川地震遗址的航拍视频

日历又翻到5月12日,距离那场山河破碎、近7万同胞逝去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已过去整整9年。

北川老县城在经历了08年大地震后,还在2013年遭遇过一次严重的洪涝灾害,如今成为了地震遗址,供全国各地民众前来凭吊。在北川县城地震遗址里,还留有当时损毁的汽车。

映秀漩口中学的宿舍楼遗址已经长满青草和灌木,岷江河水在汶川的大山之间蜿蜒流淌,远眺可见皑皑雪山,许多地震时候的痕迹已悄然被植被覆盖。地震后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将北川县漩坪乡完全淹没,直至近些年水位退去后,才见到部分建筑的屋顶。

位于震中牛眠沟的百花大桥,在地震中被大自然的力量扭成麻花状,如今渐渐被泥石流以及河床掩盖。映秀通往汶川县城的老路上,仍可见到一些地震时损毁的民房,随着高速路的开通,老路已没有太多车辆行驶,一些沿途的地震遗址也慢慢被人们淡忘。

5.12汶川大地震九周年祭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难,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猝然而至的巨大灾难,考验了国家的实力,也展示了中国的形象,也见证了一个民族危难之际迸发出的巨大力量。灾难面前谁的脚步最坚定?是那些在灾难中永不停下步履的人们,是那些懂得“多难兴邦”的道理的人们,更是那些永不低下倔强的头颅民族脊梁。

公民人格与公民教育的根本指向,不仅仅在于公民意识与公民身份的认同,更在于积极的实践,在于果敢的行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无数公民个人自觉的投入,这让我们救灾的行动变得有序而且高效。在灾难面前,许多人一改平时对公共事务的冷漠,公民的热情蓬勃而生,责任意识空前高涨,灾难本身成了最重要的公民教育课堂。不仅如此,当我们仔细审视灾难发生的诸多细节,就会发现,尽管自然灾害难以避免,我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减少人为的伤害,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提示我们,真正的公民实践,其实应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应转化成我们对待个人职业责任的敬重。

抗震救灾让全国百姓共同感受到了这场巨大的悲剧,每时每刻与灾区人民感同身受。灾难所能给予人类的教育,不仅在于技术上为人类提供应对灾难的应变能力,增加生存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它用一种不常见的方式让我们领悟生命的沉重,同时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暗示我们要善待生命。恩格斯曾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灾难是危机也是契机,灾难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是财富。它在考验我们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自然灾害不可能不发生,但灾害带来的损失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灾前预警判断能力,取决于我们救灾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样也取决于我们灾后总结反思和研究完善的能力。

5.12汶川大地震九周年祭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的是如何使饱受创伤的人能够尽快得到救助,如何确保灾区群众的“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病医、有学上”,以及如何在灾害发生后做好灾区的恢复和重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自然灾害灾害资金补偿机制,建立多渠道的灾害救助资金模式,实现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补,提高灾区的恢复和重建能力,增强灾区的发展和造血功能,从而使灾区尽快脱离灾难的阴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场灾难的不期而至,教会了我们太多的东西:坚韧顽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互助友爱……同样,也就是在对这样一串词汇的践行中,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成就了人生的高度。在汶川地震九周年之际,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一刻,为遇难的人们祈祷,让精神的力量永远砥砺筑梦的征程。

重建后的新汶川

单品搭配 技巧搭配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撤稿声明